2021年開始,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就持續在低谷期,購買房子的人不多,各大中介的一手房和二手房銷量都不太理想,購買的人基本是剛需,投資者變少了。
截至4月底,22城中已有19城披露年內首輪集中供地的地塊相關信息,14城完成了年內首輪集中供地,尚有鄭州、沈陽和長春 3個城市暫時未發布公告。
房地產數據顯示,年內多地首輪集中供地延續低溫,供應、成交規模繼續下滑,低溢價與高流拍并存。國企(含地方平臺)在本輪集中供地中拿地200宗,拿地占比超7成。
供應、成交規模雙雙延續下滑態勢是今年首輪集中供地的突出特征之一。
房地產數據顯示,19城第一輪集中供地共計推出443宗涉宅地塊,較去年第三輪供應下降33.38%,較去年首輪下降45.04%;19城第一輪集中供地供應規劃建筑面積為4412.35萬平方米,較去年第三輪下降41.34%,較去年首輪下降56.20%。
從具體城市來看,杭州憑借60宗地塊占據今年首輪集中供地供應規模榜首,成都共計推出50宗涉宅用地,兩地供應規模均較去年首輪及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供應規模有所增加。上海供地規模也較為領先,本輪共推出40宗地,但由于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影響,上海暫停了本次集中供地。
從成交方面來看,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,14城第一輪集中供地共成交280宗涉宅地塊,成交規劃建筑面積為2557萬平方米,相較去年首輪以及第三輪集中供地,均出現明顯下降。
低溢價與高流拍并存也是本輪集中供地的一大特征。
從已完成首輪集中供地的14城數據來看,整體平均溢價率為5.43%,整體流拍率為15.59%。
從供地規則上看,多數城市的規則閥門繼續調整。如南京取消租賃住房的配建要求,下調保證金比例,重慶延長房企付款周期,取消“競自持”,長沙多宗地塊不再設置最高限價,成都取消“競人才公寓面積”,合肥多數地塊取消或降低配建回購租賃住房要求,部分地塊對競買企業開發資質不設置要求等。
從流拍率方面看,14城中有6城地塊全部出讓成功,分別為廈門、寧波、重慶、長沙、青島和深圳;高流拍城市也不在少數,如南京此輪集中供地的流拍率為31.58%。
從溢價率方面看,14城中有2城的溢價率在10%以上,其余12城溢價率均在7%以下。其中深圳以15%的溢價率領跑,合肥以11.2%的溢價率居第二位。
從拿地房企來看,國央企、城投公司依然是本輪集中供地的主力軍。
房地產數據顯示,截至4月底,今年首輪集中供地房企權益規劃建筑面積TOP20中,有中海地產、保利發展、建發房產等17家企業具備國央資背景,民營房企的身影依舊較少,個別嶄露頭角的民企均為資金流較為充裕者。
截至4月底,國企(含地方平臺)在本輪土拍拿地200宗,拿地占比超7成;部分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拿地,拿地75宗。
目前,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從火爆期變成低潮期,許多龍頭企業的建房子速度都減退了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