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兒童醫藥消費平均為1.7萬-2.55萬元,常見的兒童醫藥以非處方藥為主,主要在社會零售藥店銷售,市場競爭比較充分。國內由于劑型以及臨床試驗的關系,導致沒有適合兒童劑型劑量的產品可用。國內藥品市場缺乏兒童藥品及劑型的問題,應該引起包括醫療衛生系統、醫藥企業等在內的全社會的高度重視。以下對2022年我國兒童醫藥現狀分析。
2022年3月,兒科專用藥約有3000多個文號,兒童醫藥只有60多種,約占整個藥物制劑品種的1.7%。2022-2026年中國兒童醫藥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指出,專門生產兒童醫藥的僅10余家,有兒童醫藥生產部門的企業僅30家左右。并且兒童醫藥主要集中在OTC零售市場,國外企業主要有強生、惠氏、輝瑞等企業,我國本土企業主要有濟川藥業、葵花藥業、一品紅藥業、山大華特、康芝藥業、韓美制藥、華潤三九等。
受國家政策的支持,近幾年國內創新藥企對引進兒童醫藥項目的熱情比往年更為高漲,部分藥企也加快了對兒童醫藥的布局?,F從三大市場狀況來分析2022年我國兒童醫藥現狀。
我國兒童醫藥發展起步較晚,技術研發較為落后。目前,作為藥品消費的特殊群體,我國兒童醫藥的種類占藥物總量的比例卻不足10%,國內90%以上的兒童醫藥為非兒童專用藥;適宜兒童的劑型、規格也非常缺乏,尤其是低齡兒童、新生兒用藥普遍"成人化",兒科專用藥的缺乏導致兒童使用成人藥現象普遍。
隨著我國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實,新生兒的數量增多,意味著我國的兒童醫藥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。自2008年起,我國兒童醫藥數量大致保持增長趨勢。隨著二孩政策的不斷實施,我國新生兒人口數量經過短暫調整后將會逐漸增長,二孩出生數量乃至新生兒出生數量的增長將會給未來10-15年兒童醫藥市場帶來極大的需求,推動整個兒童醫藥行業的發展。
2021年已經過半,CDE2021年6月的報道中提到已有12個鼓勵研發申報兒童醫藥清單品種完成技術審評獲批上市,11個鼓勵研發申報兒童醫藥清單品種的上市申請正在審評中,另有5個鼓勵研發申報兒童醫藥清單品種已批準開展臨床試驗。 這意味著106個鼓勵研發申報兒童醫藥清單僅28個啟動了研究,即使有政策鼓勵還是廠家投入研發的意愿還是不高。
從現階段的研發申報情況來看,兒童醫藥的研發并未取得顯著的效果,國內藥企對兒童醫藥的研發和申報的積極性依然不是很高。未來,政策的進一步落地,讓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政策紅利還需進一步推進落實。但也有業內人士也指出,解決兒童醫藥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,國家在做好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的同時,科研院所、制藥企業、臨床機構要加強合作,兒童醫藥企業更要秉持匠心精神精益求精。兒童醫藥不是最難研發的藥品,但卻是具有其特殊性的藥品。機遇與挑戰并存,對于兒童醫藥的研發生產不僅是市場需求,為兒童的成長保價護航也是醫藥社會人的責任。
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我國兒童醫藥現狀分析的大致介紹了,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。